面對琳瑯滿目的程式語言,Java 這個名字是否總是不斷出現在討論區與工作機會中呢?本篇文章將帶你一起進入「Java」的世界,從基礎觀念、學習步驟,到常見問題一次解答,不論是準備自學,還是尚在觀望階段,都能在這裡找到方向。
▍ 為什麼要學 Java?認識「Java」
在說明 Java 的用途前,先來與各位介紹 Java 的發展歷程:
Java 的由來
Java 的起源可追溯到 1990 年代初期,由當時美國昇陽電腦(Sun Microsystems)的詹姆斯・高斯林(James Gosling)所帶領的團隊開發出來。
最初,Java 並不是為了網際網路而生,而是為了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,像是智慧家電、機上盒等,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一次編譯,到處執行 (Write Once, Run Anywhere, WORA) 的程式語言,藉以解決不同硬體平台之間的相容性問題。有趣的是,「Java」 並不是最一開始的名稱,而是稱為「Oak」,不過也因為 Oak 當時已被註冊商標,故最終在 1995 年將其更名為「Java」,靈感來自於團隊常喝的咖啡名。
而在當時正逢全球資訊網 (World Wide Web) 快速發展時期,Java 的「一次編譯,到處執行」契合了網路應用對跨平台執行的需求,昇陽電腦也迅速地將「Java」定位為網路程式語言,推出 Java Development Kit (JDK),讓開發者能夠使用 Java 建立互動式的網頁應用程式,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Java Applet。
進入 21 世紀初期,Java 不僅持續在網路領域發展,更廣泛應用於企業、大數據處理、物聯網等多個領域,逐漸成為主流程式語言。不過 2009 年,昇陽電腦被 Oracle Corporation 收購,故 Java 後續的維護與發展,都由 Oracle 負責。
瞭解完 Java 的發展歷程,接下來要與大家說明到底什麼是 Java 呢?
▍ Java 是什麼?6 大重要特性
Java 是一種高階、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,並具備以下幾個重要特性:
Java 特性1:物件導向設計(Object-Oriented Programming, OOP)
Java 是完全物件導向的語言,意思是程式會以「物件」為單位來建立功能。具有屬性 (資料) 和行為 (方法),我們可以試想「車子」為一個物件,而它具有
屬性(資料):顏色、品牌、速度
行為(方法):加速、剎車、開門
這樣的設計讓我們可以像組樂高一樣把程式模組組合起來,使程式更清晰、好維護、也更好重複使用。
Java 特性2:跨平台(Write Once, Run Anywhere)
是 Java 最著名的特性之一,為了達到「一次編譯,到處執行」的理念,Java 程式會先被編譯成「位元組碼(.class 檔)」,然後透過「Java 虛擬機器(JVM)」在不同系統上執行。
無論是 Windows、macOS 還是 Linux,只要安裝 JVM,都能順利跑 Java 程式,完全不需要重新編譯。
Java 特性3:強型別語言 (Strongly Typed)
在 Java 中,每個變數在使用前,都一定要說清楚是什麼型別(type),像是數字、文字、或布林值(只會呈現正確與否 True 、 False 兩個值)等等,且不能隨便混在一起使用。
舉例來說:
int age = 25; // 宣告一個整數(int)變數 age
age = "hello"; // 宣告一個整數(int)變數 age
這樣的設計就是所謂的「強型別」,Java 會在寫程式時就檢查資料的型別對不對,減少執行時發生問題。
Java 特性4:自動記憶體管理(Garbage Collection, GC)
Java 擁有內建的「垃圾回收機制」,開發者不需要手動管理記憶體的分配與釋放,垃圾回收會在背景悄悄把不再使用的物件清掉,大大降低了記憶體洩漏的風險,也讓開發者能更專注於業務邏輯的實現。
Java 特性5:多執行緒支援(Multithreading)
Java 內建支援「同時做多件事」,意思就是多執行緒,允許程式同時執行多個任務,例如可以一邊下載檔案、一邊更新介面,且不會互相干擾,這對於開發伺服器、遊戲、即時反應的應用至關重要。
Java 特性6:高度安全性(Security)
Java 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安全性,透過*沙箱機制(Sandbox)、*位元組碼驗證器(Bytecode Verifier)等機制,有助於保護系統免受惡意程式碼的侵害,尤其在網路應用和 Applet(小型網頁程式)時特別有保障。
小提示
- 沙箱機制:一種安全限制環境,讓程式只能在指定的範圍內執行,避免它亂存取系統資源。
- 位元組碼驗證器:Java 執行前會先檢查程式碼是否合法、沒有惡意行為,確保執行時不會破壞系統。
▍ 學習 Java 的優勢與缺點
學習 Java 至今仍是一個非常值得的投資,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學 Java 的四大主要優勢:
- 市場需求龐大與應用廣泛
Java 在全球軟體市場中擁有極大的需求,尤其在企業級應用、銀行系統、大型科技公司及 Android 行動開發領域,Java 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。這意味著,掌握 Java 的技術,便能為自己開啟大量的就業機會,也因此,許多穩定且高薪的職位都在尋找 Java 開發人才。
- 社群資源豐富
Java 擁有一個龐大成熟的社群,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開發者,都能輕易找到大量的教學、技術文章、開源工具和強大的開發框架(例如 Spring,可以幫助開發者更有效率地寫程式的框架)。當遇到問題時,也能在線上社群、論壇或技術文件中找到解答和支援,讓學習過程更加順暢。
- 穩定性與跨平台性強大
Java 以穩定性高聞名,非常適合開發時需要長期運行、高度可靠且龐大的系統,例如「銀行交易系統」或「大型電商平台」。另外,Java 也具備強大的跨平台特性,可以在 Windows、macOS 或 Linux 等不同的作業系統上直接用 Java 編寫的程式,無需為了不同平台重新編譯,提高了開發效率和部署的便利性。
- 物件導向思維養成
Java 是一門以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,透過學習 Java,會自然而然地學會如何用「物件」思考和組織程式碼,這對於往後要設計程式語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思維訓練。且物件導向的設計模式能讓程式碼更具模組化、可重複使用及容易維護,對未來學習其他程式語言也大有助益。
學 Java 的缺點:
學習任何程式語言都會遇到挑戰,Java 也不例外。以下是學習 Java 可能會遇到的一些主要缺點,讓初學者能有心理準備:
- 語法繁瑣、程式碼量大
相較於 Python 等語法簡潔的語言,Java 程式碼較為冗長,尤其簡單的功能都需撰寫較多程式。對初學者來說可能顯得「繁複」,且在小型專案或快速開發上效率略低。
- 學習曲線前半平緩,後半陡峭
Java 的基礎概念雖然不難,但一旦進入物件導向、多執行緒或企業級框架,學習難度會明顯提升。初學者容易在抽象概念與設計模式上遇到瓶頸,若想全面掌握 Java 生態系統,需投入更多時間與心力。
- 環境設定較複雜
對初學者而言,Java 一開始的開發環境設定便可能是一大挑戰。需要先安裝 Java Development Kit (JDK), 然後設定一個整合開發工具(IDE),像IntelliJ IDEA* 或 Eclipse* 的開發工具,步驟繁瑣又容易出錯。若沒設定好,可能還沒開始寫程式就先遇到挫折,影響學習動力
- 啟動時間長、記憶體消耗高
當 Java 應用在大型框架時,啟動速度較慢、記憶體也會佔用較多,對於資源有限的設備或需要快速啟動的應用來說,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選擇。
小提示
- IntelliJ IDEA:一款功能強大、界面現代化的 Java 開發工具,適合初學者和進階開發者使用。
- Eclipse:一款開源的 Java 開發環境,擴充性高,廣泛應用於大型專案與教學場合。。
▍ Java 入門前,先知道可以應用的範圍有哪些
Java 之所以成為一門歷久不衰的程式語言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廣泛的應用範圍,學會 Java,就像打開了通往多個軟體開發領域的大門,它不只是用來寫手機的 App,更是許多核心技術的基礎。以下是常見的需要應用或配合使用 Java 的領域與工具:
-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
想開發 Android 手機 App,Java 仍是重要基礎。即使現在 Kotlin* 是官方推薦語言,許多現有應用與教學資源仍以 Java 為主,是學習 Android 開發的重要起點。
- 網站後端系統與大型企業
Java 是企業級開發的主力語言,廣泛應用於大型企業、金融機構和政府系統,支撐大數據處理與高穩定性的需求。常用框架如 Spring Boot(簡化開發流程)、Jakarta EE(企業應用標準)與 Hibernate(資料庫操作工具),都是這些應用的關鍵技術。
- 大數據處理與雲端服務
在處理海量資料的時代,Java 在大數據和雲端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。許多主流的大數據框架如 Apache Hadoop*、或 Apache Kafka* 以及雲端服務的後端如 Spring Boot,都是用 Java 或基於 Java 虛擬機器 (JVM)的語言編寫的。
- 遊戲開發與模擬系統
雖然在遊戲開發領域不如 C++ 或 C# 普及,但 Java 仍有其一席之地,像知名遊戲 Minecraft 就是以 Java 開發。此外,Java 也常用於建構複雜的模擬系統。
- 其他應用
- 物聯網 (IoT): 在 IoT 閘道、資料處理和後端伺服器方面,Java 仍佔有一席之地。
- 桌面應用程式: Java 仍可以用於開發跨平台的桌面應用程式 (透過 JavaFX* / Swing* 等)。
- DevOps 工具:多 DevOps 工具,如 Jenkins (持續整合/持續交付工具),都是用 Java 編寫或與 Java 生態系統緊密整合。
學會 Java,不只是學了一門語言,更是打開許多職涯與創作可能的大門!
小提示
- Kotlin:一種語法簡潔、穩定性高的現代程式語言,是目前 Android 開發的官方推薦語言。
- Apache Hadoop:用來分散式儲存和處理大量資料的大數據框架,適合批次處理。
- Apache Kafka:高效能的分散式串流平台,用於即時處理和傳輸大量資料。
- JavaFX:Java 提供的現代化圖形界面工具,可用來開發美觀的桌面應用程式。
- Swing:早期的 Java GUI 工具,能快速建立基本的跨平台桌面應用介面。
▍ Java 入門一、設 定Java 環境,一個寫程式的地方
在開始寫任何一行程式碼之前,都需要先幫自己準備一個專屬的「寫程式空間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開發環境」。雖然這一步驟有點複雜,但設定好之後,就像搭好了實驗室,隨時可以開始 Java 的實驗探索。
以下是設定 Java 開發環境的三個步驟:
步驟一:安裝 JDK(Java Development Kit)
JDK 就像是讓電腦聽得懂 Java 的翻譯官。有了它,你才能「編譯」和「執行」寫出來的 Java 程式。沒安裝 JDK,Java 程式就無法跑起來。
步驟二:選擇開發工具(IDE)
IDE 是幫助你寫程式的工具包,裡面包含了程式碼編輯器、除錯工具、專案管理等功能。以下是三款常見的 IDE,初學者可自由選擇:
- IntelliJ IDEA:智慧型提示超好用,是許多專業開發者的愛用款。
- Eclipse:資源豐富的老字號,功能完整,適合中大型專案。
- NetBeans:操作簡單、輕量易上手,非常適合新手入門。
步驟三:測試第一支 Java 程式
環境設定完成後,可以試寫一支 "Hello World!" 程式看看,如果可以順利執行,就代表 Java 開發環境安裝沒問題。
▍ Java 入門二、基礎語法與邏輯觀念
雖然 Java 的語法比較嚴謹,但只要先掌握幾個基礎觀念,就能寫出電腦聽得懂的程式,開始與它互動,我們可以先從以下三個基礎開始:
基礎一:變數與資料型別
可以把它想成,我們人需要記住事情,程式也需要有「變數」來記錄資訊,而不同的資料則要使用不同的「資料型別」來儲存,像是:
- int(整數):像是 99、1000
- String(文字):屬於文字字串,如:"Hello"、"Java 好有趣"
- boolean(布林值):只有 true(是)或 false(否)兩種狀態
基礎二:流程控制(又叫邏輯判斷與重複執行)
可以讓電腦根據條件做選擇,或重複做某件事,例如:
- if 判斷式:如果今天下雨,就帶傘;否則就穿短袖!
- for 和 while 迴圈:想像每天鬧鐘叫醒你,直到週末為止,這就是重複執行某段程式。
基礎三:函式(方法)
把常用的程式邏輯「打包」起來,變成一個可以重複使用的小工具,例如寫一個「計算平均分數」的函式,之後只要一行指令,就能算好。
▍ Java 入門三、理解物件導向的核心觀念站
Java 是一門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,這意味著每一段所撰寫的程式不只是完成一個個任務,而是像設計一場角色扮演遊戲一樣:不同「角色」(物件)各司其職、互相配合,解決問題。以下是幾個物件導向的基本觀念:
基本觀念一:類別(Class)與物件(Object)
可以把「類別」想像成是設計圖,「物件」則是根據這張圖做出來的產品。比如我們寫一個「車子」類別,那每輛車就是一個物件,可能有不同顏色、車牌號碼,但都來自同一個設計。
基本觀念二:封裝(Encapsulation)
把資料和處理資料的方法包裝在一起,像是車子裡的引擎,外部只需要用鑰匙啟動,不用知道內部怎麼轉動。
基本觀念三:繼承(Inheritance)
新的類別可以從舊的類別那邊繼承功能,就像「電動車」是「車子」的一種,繼承了基本功能,還多了充電功能。
基本觀念四:多型(Polymorphism)
不同的物件可以對同一個「指令」做出不同的反應。像是按下「啟動」鈕,電動車啟動電池、油車啟動引擎,各做各的事但都達成「啟動」的目的。
雖然一開始會有些抽象,但它們會讓初學者寫程式更有組織及容易維護,也更能應對真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。
▍ Java 入門四、持續練習與除錯(debug)
寫程式時出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這也是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經驗!
以下是讓我們越寫越上手的關鍵:
-
學會閱讀錯誤訊息
每次 Java 報錯,系統會告訴你是哪一行、哪個地方出錯。學會閱讀這些訊息,就能一步步找出 Bug 的根源。
-
使用 IDE 的除錯工具
工具像 IntelliJ IDEA 提供了「逐行執行」、「查看變數」等功能,像偵探一樣一步步檢查程式的執行流程。
-
寫小專案練習
可以試著做個簡單的計算機(加減乘除)或待辦事項清單,把這些零碎的觀念串在一起,便能越寫越熟,越錯越強。
▍ Java 新手的正確學習觀念:
許多初學者在學習 Java 的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一些迷思或常見問題。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,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掌握 Java,並避免走冤枉路。
數理不好可以學 Java,或是其他程式語言嗎?
可以! 學程式的重點在於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並不需要你擁有高深的數學背景。即使是複雜的演算法,其核心也多是基於清晰的邏輯判斷和步驟拆解。Java 對於初學者來說相對友善,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練習,理解基本概念和語法,就能逐步上手並撰寫出實用的功能。
自學 Java 大概要多久?
自學 Java 的時間會因人而異,關鍵在於你花多少時間學習和練習。一般來說,大約 3 到 6 個月可以掌握基礎並完成簡單專案。想加快進度,建議設定具體目標,例如一個月完成計算機程式、三個月寫出簡單的 Android App,讓學習更有方向與動力。
遇到「錯誤」別難過,錯誤訊息是朋友不是失敗
在學寫程式的過程中,遇到錯誤是常態,不是失敗,而是學習的提示。每個錯誤訊息其實都是程式在告訴你「哪裡出了問題」。學會閱讀錯誤訊息,抓出關鍵行數與錯誤類型,是提升除錯能力的第一步。
同時,也要善用 IDE 的除錯工具,例如設定斷點 (Breakpoint)、單步執行 (Step Over/Into),像偵探一樣追蹤程式流程,找出問題的根源。
AI 時代,現在還需要學 Java 嗎?
AI 時代來臨,學 Java 依然非常重要。AI 技術的發展,並不會取代程式語言的學習,反而會成為你學習的強大輔助,AI 雖然可以幫助我們解釋程式碼、找錯誤,但最終,我們需要去理解設計程式的邏輯,並將 AI 提供的片段整合到專案中,再進行驗證和修改。
儘管新興技術不斷湧現,但 Java 在職場上的需求度依然非常高,應用範圍也極其廣泛。尤其在大型企業系統、Android 開發、雲端與大數據領域都有高度需求,打好 Java 基礎,就多了一項在未來職場脫穎而出的利器。
綜合以上內容,相信各位已經對 Java 有初步的了解。學習程式不需要天賦,只需要持續練習與動手實作。雖然 Java 語法嚴謹,但它擁有強大的跨平台能力、廣泛應用領域,以及豐富的學習資源,非常適合當作入門語言。只要一步步從環境設定、語法基礎到物件導向概念耐心學習,再善用 AI 工具輔助,就能克服挑戰。遇到錯誤也別氣餒,那是程式在引導你變得更強的提醒。